在戴蒙特任職的聽力師許思慧解釋助聽器的功能有哪些改善:過去的助聽器大部分是過濾用戶前方傳來的聲音,現在的助聽器則像“迷你電腦”,能夠評估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響,并篩選出較重要的那些。“如此一來,使用者就不必為了辨識和了解談話內容而耗費那么多力氣。”
許思慧強調,要是發現自己確實有聽力問題,選購助聽器時要明白這是一種醫療器材,而且器材必須根據個人的聽力水平、生活方式以及其他生理情況做調整。例如耳朵中部經常感染的話,就不適合選用“耳內式助聽器”。
根據戴蒙特集團屬下的聽力診所Hearing Partners的線上問卷調查結果,身邊有親友佩戴助聽器的成人之中,有超過半數認為自己能與患者展開深入的對話;親友聽力損失卻沒有佩戴助聽器的話,則只有20%的照護者能做到這一點。此外,每五名看護者中就有四人認為跟聽力損失者溝通有困難。
年輕人也可能會有聽力減退的情況,例如噪聲性聽力損失往往是因為長時間在工作場所接觸聲量高的噪音,亦可能是因為長時間聽聲量非常高的音樂。
調查發現,身邊有親友佩戴助聽器的成人之中,有超過半數認為自己能與患者展開深入對話。另外,每五名看護者中就有四人認為跟聽力損失者溝通有困難。佩戴助聽器不只是為了聽力損失者的身心健康,照護者也會受惠。
陳耀文醫生說:“患者在家孤立無援,也不和能幫助他的人保持聯系,這是危險的。要是有任何危險,例如鄰居單位著火了有喊叫聲,患者也聽不見。缺乏交流和精神上的參與也是失智癥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部的一項研究,聽力損失者患上失智癥的風險是聽力正常者的兩倍至五倍。
專家一般建議60歲以上的人士每年定期做聽力檢測。此外,如果感覺自己聽力有所減退,也應該盡早求助。
想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保有聽力非常重要,何況現在有更多年長者獨居。陳耀文醫生說,許多年長者遲早會被年齡相關的聽力減退影響,而且年齡越大影響程度越高。另一風險因素是基因:家長有早發性聽力下降的情況,孩子也很有可能會有類似困擾。
選用適合助聽器
歲末聚餐多,聽力減退者若沒有佩戴助聽器,不僅影響自己的溝通能力,照護者也可能面對更大壓力。
所幸的是,國人對于助聽器的接受程度已經漸漸提高。
別因隱形殘疾讓自己“隱形”
陳耀文醫生形容聽力減退是“隱形的殘疾”(invisible disability),如果沒有診斷或佩戴助聽器,最壞的情況是連聽力損失者本身都可能漸漸變得“隱形”——完全不參與任何社交活動,不和其他人溝通,甚至為了避免因為聽不見或聽不清楚所造成的尷尬而抗拒出門,不復診,不外出用餐,也不出去購買日用品,以致喪失自理能力。
對助聽器的接受度漸提高
此外,聽力專家現在可利用線上溝通平臺與聽力損失者“見面”,并根據個別需求遠距離調整助聽器。許思慧說,聽力專家一直以來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如何了解聽力損失者在不同情況面對的聽力困難,現在能夠線上調控助聽器,就能更好地“對癥下藥”,根據當下的情況即時調整助聽器。
每年定期接受聽力測試
陳耀文醫生也說,聽力損失者若有家人的鼓勵與支持,一般也會比較愿意求醫,并且佩戴助聽器。患者可在私人診所或重組醫院接受聽力檢測,亦可利用科技輔助基金(Assistive Technology Fund)、樂齡助行基金(Seniors’ Mobility and Enabling Fund)等津貼購買助聽器。
如果未做好準備求醫或與聽力師見面,許思慧建議使用網上聽力測試,例如Hearing Partners的網站有免費的聽力測試(hearingtest.hearingpartners.com.sg/online-hearing-test)。測試約五分鐘,題目以英文書寫,部分內容須要理解英語會話。許思慧認為線上測試可以是評估聽力的第一步,但最好還是直接向醫療專家求助。
陳耀文醫生指出,國人比以前更愿意接受聽力損傷的治療。(受訪者提供)
反之,若能更坦然接受自己的聽力減退,繼續與親友保持聯系,就能避免影響生活質量。“聽力損失者會繼續過一樣的生活,不會因為聽不清楚而有太多負面情緒。患者會讓其他人知道自己聽力不好,身邊人也愿意包容他,配合他。患者不會回避與家人交談,家人也會學習提高聲量。”
許思慧:助聽器必須根據個人的聽力水平、生活方式以及其他生理情況做調整。(Hearing Partners提供)
除了選用適合的助聽器,也要學會使用它,并且習慣它,久而久之就會感覺事半功倍,對生活質量有一定幫助。陳耀文醫生說:“聽力的重要性不限于溝通,當我們可以享受音樂,聆聽大自然的聲響,還有親人的聲音,其實都對身心健康有一定幫助。”
許思慧說:“如果懷疑自己或是親人可能有聽力問題,可先接受聽力測試。要是測試結果顯示確實有某種程度的聽力減退,但患者還不想開始使用助聽器,至少可以多了解眼前的選擇。患者和親人也能學習采取恰當的聆聽技巧,以便促進對話理解能力,減少可能發生的誤會。”
鷹閣醫院的耳鼻喉專科手術醫生陳耀文(Barrie Tan)指出,國人比以前更愿意接受聽力減退的診治,而且隨著科技進步,市面上的助聽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根據他的觀察,這幾年來有更多聽力損失者在一兩周試用期后愿意購買助聽器。“我想是因為現在的助聽器外觀設計較吸引人,功能的直覺性也較強,例如能與行動電話無線接軌,所以習慣使用智能行動電話就會覺得熟悉,年長者也一樣。”
不過,比起照顧沒有佩戴助聽器的患者,助聽器用戶的照護者無論是煩躁感或擔憂程度都比較低。換言之,佩戴助聽器不單單是為了聽力損失者的身心健康,照護者也會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