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時常和我的小伙伴們一起去四野里追逐、游泳、捉迷藏。只有餓了、累了的時候,才知道回家。回到家,進門的第一句話就是:"媽!"看到母親慈愛的目光,滿身的疲憊便一掃而光。
那時候,農家的生活還十分艱難,我們穿打著補丁的衣裳,喝照得見人影的稀飯。后來,我上學了。母親為了提升我的形象,把姐姐買給她的衣服,改一改就讓給我穿,還怕姐姐有意見,總是說:"九滿在外面冷,我在家里冷天有火烤,穿單薄點沒關系。"但如果我找她要學費,家里再困難,她都會想方設法籌措,以滿足我上學的基本需求。
我永遠忘不了1984年的那個春天。我從上學的縣城回家拿學費,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費盡心思地讓餐桌上的菜蔬豐富一點,讓我的心情更舒暢一點。我返校的時候,母親走上來,看了一眼我瘦弱的身子,輕輕抬手,慢慢展開,兩張皺巴巴的人民幣蜷縮在母親老繭縱橫的手上,她勉強地擠出一絲微笑,拉過我的手,輕輕把鈔票放在我的手心,關切地說:"九滿,這是十五元錢。在學校里,飯一定要吃飽,有困難就告訴我……"我想,母親的笑里該隱含著多少無奈和心酸!我端詳著母親,她臉上的皺紋已經壯大成一支可觀的隊伍,斑白的頭發正悄悄地向我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我手里攥著這十五元錢,不覺間,緊緊地握拳。我在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考上大學部,一定要讓母親過上好日子!以此來回報她無怨無悔地付出。
漸漸的,母親便占據在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成了我靈魂的寄托,只要想起她,心里便感到踏實與安全,不懼孤獨與困難。
大學部畢業后,我南下廣州。因為離家遠回家少了,對家的思念和情感特別強烈。所以,只要一休假,雖然要坐十幾小時人滿為患的火車,雖然待在家里的時間只有兩天三天,我都會帶著疲憊和興奮匆匆往家趕……
母親在哪,家就在哪!
近家了,大老遠看到母親站在家門口張望。我興奮地加快腳步向前奔去,幸福地叫一聲:"媽"!我莫名地哽咽,激動卻無以表達。看著母親如風干核桃般的笑容,看著母親不再明亮的眼睛,我的淚水從眼眶里肆意奔出。
在家的日子,母親臉上每一道褶皺間都充滿了溫馨的笑意,她幸福地刷鍋、點火、燒灶,忙得不亦樂乎。把我喜歡吃的食物都拿出來,有些食物分明是母親提前準備了很久,一直在等著我回來。餐桌上,我吃著母親親手做的飯菜,我這才發現,這滿桌子的菜肴,都是我在廣州的賓館酒樓里吃不到的。我幸福地告訴母親:"媽,這是我吃過的最香的飯,味道最好的菜,哪怕是你老人家炒的青菜,也是我在外面闖蕩多年享受不到的!"母親那蒼老的嘴角頓時露出燦爛的慈祥,她那刻滿滄桑的臉上也擠進了許多微笑和溫暖。
那幾天,我寸步不離地陪母親嘮嘮嗑嗑,陪母親一起回憶曾經的往事,聽母親講述家長里短。漸漸的,我沉寂已久的情感被徹底地打開,寧靜孤寂的心情也逐漸活躍起來了,讓我覺得踏實和溫暖。
在家的日子真好!在母親身邊的日子真好!
幾天的假期很快結束了,母親依依不舍地送我踏上返程。一路上,母親把她做人處事的品行一字一句地傳授給我,有些話,她含淚重復了很多遍,生怕她遠行的兒子哪里沒聽清,哪里沒記住。我不停地點頭,不住地流淚。當我叫她不要再送的時候,她才意識到母子離別終成事實。她慌亂地把我的手捧在她瘦弱的掌心,眼睛在我臉上久久停留,隨后,扯扯我的衣衫,提提我的衣領,對我說:"九滿啊!這可能是媽給你的最后一次溫暖,你都當爹了,以后的路,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說著說著,母親的眼淚又來了,而且那淚水就像家門口的小溝那樣滔滔汩汩,堵不住,擦不完,完全失控。
我急忙逃走。一腳又一腳地背井離鄉,一步又一步地朝他鄉走去。每走幾步,回頭看一眼母親,每次回頭,看見母親一動不動地站著。我漸漸遠去,母親的身影已經模糊了,她仍然一動不動,我能感覺到她的視線緊跟著我在移動,好像她動一下就跟蹤不到她兒子的背影。那時北風正涼,風兒吹撩著母親滿頭華發,她的身影在寒風中顯得有些孤獨,有些期盼,還有些掛念。
我每次回家都重復著這樣的情景,而我也習慣回頭看母親的身影,漸漸的,母親的身影便成為凝固在我腦海里的一座最偉大的雕塑。
一晃參加工作二十多年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感覺到,即便歲月改變了我的容顏,但是,我最永久、最安全、最可靠的心靈依托,依然是母親,依然是家,對母親的牽掛,依然是我穿越時空的理由。
母親在,家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