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三

閩南歌謠里有這么一句:"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個飽".飽食終日,人心思動,女主提出帶小孩外出游玩。我不是一個合格的男主,游玩的一應事物都是由妻媚張羅。她首選的是蔡尖尾山上的"汀禾澗".澗指的是山間流水的溝, 或者小溪,出自《說文》——澗, 山夾水也。"汀禾澗"就在蔡尖尾山東麓的石峰巖下,閩南很有意思,但凡帶有巖字的地方基本上都會有一個廟,石峰巖也不例外,那里有個石峰巖寺。"汀禾澗"坐落于此,人氣想不旺都不行,何況他主打的是輕奢星空露營,白日里野餐釣魚煮茶,夜間烤肉搓麻電影…種種描述令人神往。我們也不例外,然而終究是慢了一步,連車都開不進去。好不容易到路口把車停好走近一看,環境確實講究,可惜不是西藏或者新疆那種廣袤的土地,沒有預訂位置未獲接待,惋惜和抱怨聲中我們只得退出;所幸妻媚不負眾望,立馬找到附近相似之處——"薄荷山舍".

山舍的入口很隱蔽,掩映在竹林之中,如果不是路旁并排的多輛車以及與老板的電話確認,我們可能錯過這個去處。三五級石階而上,過一木門,映入眼簾的就是防腐木搭建而成的戶外天幕平臺,冬日暖陽傾瀉而散,白色布幕仿佛西方哥特式教堂的尖頂挺立,每一個尖頂之下就是一圍的游人。匆匆一瞥,我們就拾級而下,因為天幕平臺座無虛席(當然這個平臺上的座位也不是很多,四五個的樣子);路過幾間清風雅舍,依舊爆滿,候了十幾分鐘,在"花園烤茶"七號位置落了座。圓臉的女服務員手腳麻利地呈上各式茶點:花生、核桃、蕃茄、小桔子、榛子、地瓜、印著紅雙喜的糕點、蛋黃酥、桃酥等等,茶點排列在榆木制的矮矮的圓桌桌圍,圓桌中間凹陷處是電爐,上覆不銹鋼網,褐色的提梁陶壺置于網上,旁邊放上花生橘子地瓜在烤。這就是近年來廣為流行的圍爐煮茶。

壺溫升起,壺口斷斷續續吐著白氣,陳皮的清香漸次迷漫,驅散冬日山間寒氣。茶是白茶,茶湯琥珀色,入口順滑,滋味甘醇,恰到好處地解了近日腸胃之膩,連日陰雨潮濕加諸于身體的那種煩悶亦隨之蕩然無存;并非是家中無茶,只是離家出走,隱入山中,圍爐煮出的茶隨著海拔的提升,其中滋味、層次乃至感受也跟著高揚起來。大人品茶,孩子們各玩其事,小Y頭尤其跳脫,玩玩甩炮,將包裝盒堆在我面前的桌上,然后趁我不注意將甩炮從我背后衣服領口放進去,希望能夠聽到我靠背時炮被擠壓而爆炸的聲音。時間在茶味慢慢變淡中悄悄溜走,太陽也吝嗇地收起了他的余暉,山風在草木間見縫插針。我們收拾行囊,也收拾抗疫三年曙光再現而久違的閑適心情,向著山下萬家燈火中最溫暖的那一盞而去。

爐事,如是。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